Ontology

本体网络(Ontology)

新一代分布式信任链网

 

 

在开始了解项目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第一财经”频道关于“本体网络”的介绍:

 

项目介绍

 

1摘要

类型 

提供不同分布式应用场景的开放基础模块,构建跨链、跨系统、跨行业、跨应用和跨终端的分布式信任基础设施。

 

定位 

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信任体系,结合多维实体认证、多源信息交换协议、分布式数据协同、分布式流程、分布式社群、分布式存证等业务领域基础模块,在技术、法制和组织方法上建立各个领域的协作“信任”。

 

背景 

区信任机制多元而分散化

 

 

数据信任的问题

 

数据交换安全、数据寡头化、数据零散化、虚假信息等场景。

 

人的信任问题

 

个体角色缺失、声誉评价、身份认证等场景。

 

物的信任问题

 

权益管理、物联管理、公益捐赠追溯等场景。

 

协作间的信任问题

 

社群管理协调、流程监督等场景。

 

小结

格局巨大的全球信任网络基础设施,本体网络将作为底层设施支持上层各类应用的开发与应用,应用团队只需要关注自身的业务,而不需要将过多精力用于区块链或其他底层技术,对于开发商和企业间,本体网络将通过底层的协议支持,串联各数据主体与信息主体,形成多维的场景支持 ,也就是说对B端来说本体更像是一座桥,桥接所有需要信任网络的企业和商家,而对C端用户,则提供各式各样的,完善到只有你想象不到,但没有本体网络不想做到的点对点协作场景。

亮点 

几大关键词:识别、整合、信任生态、协作

 

识别

 

保护数据隐私安全和易扩展的实体标识验证体系,支持本体信任网络中的各类实体包括人、组织机构以及物品的分布式和多样化的识别与认证。

 

整合

 

多链、多系统融合的协议网络,来自不同的链和系统支持不同业务体系,通过本体各类协议进行协作。架构体系灵活扩展,满足不同业务领域需求和业务应用支持。

 

信任生态

 

体系化的、流程化的、一体化的信任生态,为信任源有效协同、数据源互联互通提供底层技术基础。 

 

协作

 

分布式流程协作、分布式权益管理、分布式社群管理分布式内容生产和交易体系、分布式普惠金融。

 

 

代币功能 

代币分配及经济模型,资金监管等目前未披露,目前处于制定阶段。

 

小结

互联网时代的终点是信息无死角流通,区块链时代目标是价值无死角流通,而信任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所有个体(人、数据、物、企业)自身最大的标识属性货币,信任代币化,背后的价值和实质是影响力变现,天生具备强大的吸量和吸金属性。本体的生态构想庞大而宏伟,基本囊括了包含信任网络和可协作环节的所有场景。布局在基础设施、协议和模块层、应用层各个环节,其激励生态的可延展性和想象空间非常可观。

 

 

2逻辑:本体生态圈

 

本体信任网络

 

 

版权保护、慈善公益、金融、医疗、政务、保险、物联网、资产管理八个模块,各模块之间又能形成两两组合甚至三三组合的信任互联网。

 

信任体系上的点对点协作

需要协作的地方,就需要信任传递,各类流程、内容生产传播、社群管理、权益分配等,基于本体的底层架构实现。

 

人、物、数据的多源认证

 

 

  

人、物、数据的多重认证,溯源、关联。个人画像、物的可信数字身份建立及对外服务接口。数据的发现、授权与交易框架协议。

 

技术层面用到的工具

 

密码学技术和数据保护组件 Ontology Crypto Package (OCP) 

 

数据交易市场 Ontology Marketplace (OM) 

 

全局事务数据库 GlobalDB 

 

混合预言机 HydraDAO 

 

无限扩展共识引擎 Ontorand Consensus Engine 

 

更多具体场景的具体组件

 

 

小结

 

从愿景来讲,本体是信任的底层基建和价值转化通道,而从实现逻辑来看,本体可以说把跟踪经济的逻辑应用到了极致。首先分布式数据库的使用嵌入到各个环节,在人的数据、物的数据的转移过程中,即保护隐私又让其流动产生价值;另一方面,本体生态中对个人行为(人的多样性识别与认证,可信的数据追踪)、物品溯源、数据(内容、权益、声誉)跟踪、交易买卖、关系和协作等均匹配了对应的信任传递模式,并在技术层面提供数据底层和协议支持,配套各种具体场景的应用组件。如果说从小蚁到NEO,逐步实现基于智能合约的传统资产数字化和上链,那么Ontology是实现关系以及信任资产的数字化和上链。

 

本体网络会用到NEO的智能合约,但其实不完全搭建在NEO之上,将建立自己的区块链,因业务范围涉及身份和数据。金融机构及政府目前很难接受基于NEO或以太坊区块链的敏感信息存储。其次NEO不适合本体想要实现的各个场景,尤其是身份认证服务不得不面对的高吞吐量和低延迟。因此本体其实更需要和必须具备拓展性。最后一点,由于本体网络被设计成“链网体系”,不是一个单一的区块链,多重互操作的“链网设计”中,各旗下的生态,会衍生出各自独立的治理模式,各自社区辖区不同的发展逻辑。 

 

目前官网仅放出了概览白皮书。还未披露生态白皮书、技术白皮书、治理白皮书等。从官方新闻中还能了解到的是,本体网络首个版本将于年第一季度发布,之后本体团队将针对不同场景构建特定的区块链,也就是说,本体的面世,其实并不要遥远。

 

 

项目成员

 

目前官网和白皮书中没有披露详细的团队成员信息,从官方公众号的对外的新闻了解到,本体网络本体网负责人是onchain分布式科技的首席架构师李俊。 

 

在上个月底本体网络在纽约Liberty Street举行的发布会上,NEO区块链及其生态下的AlphaCat、TheKey、Qlink、PeerAtlas等项目应邀参加,NEO区块链创始人达叔来到现场,他说,本体网络和NEO将会有紧密合作。

“本体网络将使用NEO智能合约,同时,NEO将为本体上主要的数字资产服务提供商提供清算和结算等服务;而本体网络也将为NEO的一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小结

本体团队背靠NEO天团,又有onchain首席架构师掌舵,在行业经验和项目经验上具备驾驭此量级项目的实力。

 

路线规划

官方暂未披露。

 

因为没有路线图,所以只能结合实现难度大致做一个预估,本体在的第一阶段更多可能是和NEO的结合和资源吸收,即NEO对本体提供资源加持,比如社区方面,NEO可以为本体提供早期生态的支持,在技术方面,NEO在数字资产、金融清算、结算的经验积累,可以在服务和技术支持提供协助。在后续开发、本体主网落地、生态构建的各个节点中,本体除与NEO资源互补,还需要不断不断地与业内建立更多更紧密的联系,毕竟真正实现跨链、跨系统、跨行业、跨应用、跨终端的信任价值桥梁的宏伟愿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在技术白皮书出炉前,无法得知本体网络针对身份存证及数据服务方面在技术上是否有创新,比如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解放方案,是否会引入一些中心化互联网设施来辅助去中心化区块链等,而多链间的关系和操作,扩展性等是否留有大招也是未知数,从构想来看,本体构建的生态圈具备在商业层面上的价值高于技术层面上,假设18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他跨链方案和底层链项目在技术上所取得的突破刚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本体的商业化路线和进展是有利的,2018年,区块链圈将非常有意思。

 

社区资料

 

 

官网:

 

https://ont.io/#/home

 

新闻:

https://ont.io/#/news

 

电报:

https://t.me/OntologyNetworkCN

 

Stack:

https://t.me/OntologyNetworkC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OntologyNetwor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ntology-Network-468098413590227/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r/OntologyNetwork/

 

//////////////////////////////////////////////////////////////////////////////////

而就在一个多月以前,身兼Onchain CEO和NEO创始人达鸿飞及,在纽约发布了Ontology 本体网络,顿时引起海内外媒体热议。股神巴菲特旗下的美国商业资讯Business Wire称“本体项目在纽约引起了轰动”;加拿大知名的区块链媒体Bitcoin Canada则表示:“本体网络正在做一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

 

那么,NEO, Onchain和Ontology本体网络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为什么达鸿飞本人多次表示,被称为“中国以太坊”的NEO,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以太坊”呢?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呢?

 

本文内容所在位置

 

1/3丨NEO的火爆欧洲行

2/3 | “中国以太坊”上门踢馆 – 中欧以太坊的异同

3/3丨独家专访NEO生态伙伴 – 智品Zeepin的创始人&CEO 朱飞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一起通过“达叔”本人在2017年12月4日,世界区块链大会的演讲来寻找答案吧。

 

 

NEO 创始人 达鸿飞在世界区块链大会的演讲

 

 

ps:达叔在海外的人气真的是非常旺呢,无数”外国人“都被圈粉。看看Youtube下面的人气评论吧截图吧。

 

 

言归正传

 

关于NEO

 

NEO(原名Antshares)是一个非盈利的社区化的区块链项目,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身份进行资产数字化,利用智能合约对数字资产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智能经济”的一种分布式网络。

 

NEO的发展历史

 

 

 

 

 “ 

与其他很多项目不同,NEO总是在达到,或者即将达到某个里程碑的时候才开始发起众筹

 

  • 2014.6 种子轮

    当时还没有ICO的概念,受到Asic Miner(烤猫机)在bitcointalk.org论坛发起众筹的灵感,启动了小蚁Antshare的“种子轮”众筹。9个自然人和1个机构(PreAngle)一起投资了这个项目,共募集资金 90000美金,分出10% TOKEN。

 

  • 2015.5 在Github上发布代码

 

  • 2015.9 ICO 1

    共募集2100BTC,按照当时的价格,约为70万美金。ICO首轮结束后的两个月,发行了试行版本。

 

  • 2016.9 ICO 2

    共募集6069BTC,按照当时的价格,约为380万美金。1个月以后发布Main Net主网

 

  • 2017.6 原小蚁更名为NEO

    改名之前,NEO并不为中国以外的社区所熟知。更名为NEO后,海外社区开始研究NEO的白皮书和代码,并发现NEO的设计很有趣,比如,有两个原生代币,共识机制与其他项目不同,技术有优势,最重要的,还便宜!立刻引起了海外社区的热议。

 

  • 2017.11 宣布全款退回所有投资人在前三轮的投资

    按照当年投资时的BTC价格,全数退回所有投资人等额的投资。NEO是世界上第一个退回给投资人全款的项目,相当于投资人分文未出就获得了NEO的份额

 

“ 

根据Marketcap的数据显示,NEO早已成为国内第一区块链公链平台,并且稳居在世界前十。

 

NEO的应用生态

 

众所周知,公有链平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建立在上面的应用。平台和应用互相促进和适应,形成应用生态。到底有多少个DApps运行在NEO上呢?达叔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 Red Pulse: 第一个基于NEO ICO的项目

    被称为区块链上的”彭博社“,在68分钟内募集1500万美金

 

  • NEX:基于NEO的DEX(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根据达叔预测DEX在未来一两年会火

 

  • 其他近期推出项目:

    QLINK, THE KEY,  AlaphaCat, DEEPBrain, PeerAtlas...

 

  • 曾经使用以太坊,现在移植到NEO的项目:Bancor, Loopring...

 

NEO VS 以太坊

“ 

NEO和以太坊设计理念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它们在技术和经济模式的不同

技术比较

 

  • 共识机制不同

    NEO使用的dBFT(一种改进的拜占庭算法)的共识机制。这是一个两层的机制,第一层,所有NEO持有者可以投票选举出一个参与共识的团体(相当于众议院);第二层,由这个团体对每一笔交易进行确认,达成共识。 设计的优势在于,不会被分叉,交易一经确认不会被撤销或者回滚。

    以太坊还在使用挖矿的方式(能源消耗大),共识机制虽然要切换到PoS(Proof of Stake 权益证明),仍然无法回避分叉的可能性

     

  • 智能合约系统不同

    NEO的智能合约支持类属语言,包括C#, Java, JavaScript和Python, 未来还会支持 GO代码以及C。

    以太坊需要开发者额外学习 Solidity, Serpen。这个区别表示NEO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 扩展性不同

    NEO的智能合约可以处理每秒1000个交易。这是因为NEO节点可以对智能合约进行”动态分片“。区块链的制造者可以即时的决定如何并行的处理交易和智能合约。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智能处理每秒20个交易量,使用的序列化的静态分片

 

“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NEO是最适合DEX运行的平台。因为完全满足DEX运行的高速度,大吞吐量的特性

 

经济模式比较

 

  • 代币设计不同

    NEO内置两种原生代币:NEO 和  GAS(NEOGAS的简称),把股权(Stake)和使用(Utility)分开;

    以太坊还是混合为一种(ETH)

     

  • 交易费用不同

    NEO的智能合约对普通用户免费,只向企业收取GAS费用,所以运行在NEO上的智能合约并不多;

    以太坊面向普通用户收费

     

  • 监管机制(链上)不同

    NEO采用身份可识别的验证方法,合规性基本遵从;

    以太坊采用匿名验证;

 

  • 监管机制(链下)不同

    NEO理事会掌管5000万NEO Token(相当于20亿美元), 用来加强生态建设,帮助开发者应用落地;

    以太坊由以太坊基金会运作

 

关于ONCHAIN

 

Onchain是由达鸿飞,NEO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以及复星集团投资的,是一家专门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完整的分布式技术的公司。

 

Onchain的核心产品叫做DNA(Distrubuted Network Architect 分布式网络架构)。Onchain 可以理解为区块链模板,使用这个模板之后,你就可以很容易的去搭建起联盟链、私有链,可以高度进行定制化,快速与企业业务系统集成

 

目前Onchain已经有一些落地的项目比如:以联盟链形式存在的,和贵阳政府合作创建的基于区块链的诚信体系平台“身份链”。电子数据存证平台“法链”和为光大证券提供的私有链“企业数字资产平台”。

 

关于Ontology 本体

 

“ 

很多私有链、联盟链,并不成功,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做底层技术,还有很多公司在做上层应用。我想我们还不具备两件事情:1.我们缺少一个稳定的货币来充当结算层;2.我们缺少一个电子身份,来把现实生活中的合法身份映射到区块链的世界中。缺少这两个条件,我们的商业将停留在实验阶段,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落地。

 

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要创建一个多链、多系统,能内部协同的协议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有数字身份链,有资本清算链,于是我们创建了Ontology。

Ontology 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融合的信任体系。作为信任的底层基础设施和底层价值通道,当企业把应用建立在Onotogoly上可以实现三件事:

  • 数字身份:用户、组织可以创建和掌控他们的身份

  • 数字存证:你可以把数据加在这个身份上,比如个人的工作经历、资质或者产品的物流信息

  • 授权身份数据的使用:当前授权身份数据的使用还非常难实现,一般需要很多不同的流程。Ontology可以扮演一个统一的授权层角色

 

NEO和Ontology

 

Ontology可以和NEO的大生态产生协同效应:

 

  • Ontology可以使用NEO的智能合约系统

  • Ontology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层,把传统的企业连接到NEO中:受到法律、政策、规则的限制,目前把传统企业放到公开、透明的区块链上,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Ontology作为一种私链、联盟链和公有链的混合网络。传统企业可以创建自己的Ontology,然后连接到NEO这个更大的生态系统中

  • 在Ontology上运行的应用可以使用NEO发TOKEN

  • Ontogoly可以使用NEO提供清算和结算服务

  • Ontology应用发行的Token,可以使用NEX进行交易

 

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对NEO、Onchain和Ontology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了吧。这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提高竞争优势,共同打造全方位的区块链生态,使得整个棋盘得以完整。

 

这次NEO欧洲行的团队里不乏优秀的应用团队,中欧区块链观察也有幸的采访到了近期刚刚完成众筹的Zeepin 智品链 CEO&创始人朱飞。Zeepin在18号众筹当天五个小时内就完成了硬顶,这个基于NEO的文创行业的应用,究竟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带来什么价值?为什么这个项目受到如此之多的热捧和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